诸葛亮首次北伐时,失去了11位大将,仅看名单就知道他败得有多惨
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5:58    点击次数:85

#百家说史迎新春#

我早就想打魏国了,可一直被司马懿带着雍州、凉州的军队挡着。现在他中了计被贬了,我还担心啥!这话说完,诸葛亮心里多年的北伐计划终于能在这个时候开始实施了!

听说曹丕得了重感冒,没治好去世了,留下个年幼的儿子曹睿。马谡就使了个坏,让手上有兵权的司马懿和魏国的小皇帝曹睿之间闹了矛盾。后来,曹睿听了华歆的主意,把司马懿的官职给撤了,让他回老家去了。从这以后,北伐的事儿就被正式提了出来。诸葛亮还写了篇《出师表》,告诉大家他有多忠心于蜀国,发誓要豁出命去,完成先帝的遗愿。

北伐的大局已经敲定,接下来就得挑些人来给国家卖力了。因为这次大军北伐,得确保少主万无一失,所以诸葛亮派了费祎、董允、向宠这些心腹去护着他,这样一来,北伐的大军也就能安心打仗,不用担心后方了。

诸葛亮后顾之忧一解决,一回府就立刻下令,让前督部的头儿魏延,前军都督张翼,牙门将王平,后军头领李恢和他的副手吕义,还有运粮左军的头儿马岱和副将廖化,右领军马忠和张嶷,行中军师刘琰,中监军邓芝,中参军马谡,前将军袁琳等三十多位将领,都跟着他一起出兵北伐。

选好出兵的日子后,大家突然听到一位老将的责备声,转头一看,嘿,是当年跟着先帝刘备打天下的蜀中五虎将之一的常山赵子龙!诸葛亮没让赵云当带兵的将领,一来是因为赵云年纪大了,怕有个闪失被敌人灭了威风;二来呢,蜀中五将已经走了四个,现在就剩赵云一个了,要是他再有个什么不测,那就更对不住先帝了。

诸葛亮没法说服赵云,只好让邓芝跟着赵云一起带上五千兵马,作为头阵去北伐。这时候,在洛阳的魏国大臣们听到诸葛亮派赵云和邓芝带兵打过来的消息,都吓了一大跳,特别是他们的年轻皇帝曹睿,一时间手足无措。

夏侯渊的儿子夏侯楙,因为老爸被黄忠杀掉,从小就下定决心要给老爸报仇。一听说蜀军打过来,他就主动请缨,带着关西军和自己的得力大将去迎战,既保卫国家也顺便给老爸报仇。这时候的赵云,已经过了七十岁,他走到凤鸣山时,碰巧撞上了韩德带着他四个儿子和八万大军来对抗。

赵云一人冲到了韩德军队的最前面,韩德的四个儿子急着想立功,又小看赵云,结果没打上几个回合,全都被赵云从马上斩落。韩德眼瞅着四个儿子一眨眼的功夫就全没了,心里那叫一个痛啊,就连他带的西凉军也被赵云的勇猛给镇住了。

夏侯楙看到他勇猛无比,一下子没了主意。这时,程昱的儿子对夏侯楙说:“咱们要是硬拼不行,那就得想办法巧取。”那到底是个啥计策,居然让勇猛无比的赵云都叹了口气,说:“我不服老不行啊,今天要栽在这儿了!”

程昱的儿子觉得赵云可能会自以为是、骄傲自大,所以就派兵去引诱赵云到他们事先设好的埋伏圈里。赵云呢,真的就像他们想的那样,掉进了陷阱,被围困在军队里面,周围没有一个人能来救他。这时候,赵云叹了口气说:“我不服老不行啊,看来今天要死在这里了!”

但诸葛亮早就想到了这一步,提前让张苞和关兴各带五千人来帮忙。夏侯楙一看这架势,吓得撒腿就跑,一直逃到南安郡。诸葛亮把夏侯楙围在城里好几天,然后又让张苞和关兴偷偷进城,把夏侯楙给活捉了,顺势攻下了三郡,这下蜀军士气可高了。

这次打仗赢了,给北伐的大部队开了个好头,不过诸葛亮和司马懿还没真正动手较量呢,也就是说,魏国和蜀国之间的大战还没正式开始。

诸葛亮在西北那边连连得手时,魏国的小皇帝曹睿明白,只有司马懿能扭转局势,所以就让他官位恢复。那官位恢复的司马懿,接下来用了啥法子,竟让诸葛亮都头疼不已呢?司马懿接到命令后,没去先见皇上,而是直接带兵奔西南去了,打算先抓住孟达。孟达现在守着西南,要是被魏国抓住,那北伐的大军就很难打到中原去了。

虽然诸葛亮早就发现了问题,还写信告诉了孟达,但孟达却觉得诸葛亮是想得太多了,没把它放心上。那么,后来孟达是不是真的像诸葛亮预料的那样,被司马懿给杀了呢?

事情就是这样,司马懿带着徐晃的大军,连夜骑着快马赶到了孟达守着的城下面。等孟达明白过来时,已经被魏军围得严严实实了。而且城里头的李、邓两个人还跟敌人一起内外夹攻,最后孟达就被敌军在马上给杀了。

孟达去世后,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对抗正式拉开序幕。为了打败蜀军,司马懿请求让张郃当先锋,带着他一起去攻打蜀国。那么,有了魏国这位勇猛大将的协助后,司马懿又给蜀军制造了什么麻烦,以至于让诸葛亮不得不忍痛下令,杀掉自己很看重的马谡呢?

司马懿带兵首先想去的地方是街亭柳城,因为那儿是汉中的要道,要是魏军能占领那儿,就像是掐住了蜀军的脖子,随时都能让蜀军完蛋。

诸葛亮心里明白街亭有多重要,马谡跟了他很多年,当然懂诸葛亮担心啥,就自己主动请缨,要去守街亭。这时候,军里也没谁比马谡更合适了,于是就让他带着精兵去,还叫上王平和高翔一起帮忙守。可谁想到,马谡一到街亭就变得轻飘飘的,完全不把这事儿放心上,连王平提出的分兵扎营的主意都给否决了,还说王平是想抢他的功劳。王平没办法,只好带着自己的人另外扎营去了。

司马懿一听说诸葛亮让马谡去守街亭,心里头偷着乐。他瞧见马谡守在山坡上,周围没人帮忙,就赶紧让张郃带兵去缠住王平,不让他去救马谡。马谡手下的士兵一看这架势,都吓慌了。王平跟张郃打了好几个来回,最后实在是打不过,只能撤退。

司马懿瞧见马谡没人帮忙,就把他围在了山顶上,接着在周围的山上放起火来。马谡没办法,只好丢下山头逃跑。那马谡跑了之后,司马懿是不是就轻轻松松地把街亭给占了呢?

可惜啊,司马懿还是算漏了一着。他刚让张郃去抓马谡,魏延就带人赶到了,跟着高翔和王平又冲回街亭,想从魏军手里抢回街亭。但这些都白搭了,因为魏军那边郭淮和曹真也来了。这一仗下来,蜀军打不过,街亭和柳城都丢了。诸葛亮一听是马谡大意轻敌害的,把好不容易得来的优势都给搞没了,气得火冒三丈。

不过诸葛亮心里也清楚,现在说什么责怪的话都没用,还会影响士气。所以,他先派张苞和关兴带兵去武功山候着,又叫马岱和姜维藏在山谷后面挡着敌人的退路。至于他自己,就带着几十个士兵还有妇孺,单独一个人坐在城楼上弹起琴来,用空城计把疑心重的司马懿大军给吓跑了。

街亭虽小,但在魏蜀大战中却是个大关键。不论是运粮还是派兵增援,都得靠街亭来帮忙。要是街亭没了,蜀国的北伐计划可就大大受阻了。说起来,街亭失守全是马谡的错。他虽然常跟在诸葛亮身边,却没学到诸葛亮的稳重。面对街亭那好守不好攻的地形,他不仅没加强防守,反而把城门大开,自以为魏军不敢来,结果因为他的自大,害得整个蜀军都陷入了困境。

诸葛亮一辈子都很聪明,特别擅长了解手下的人,但他让马谡担任重要职务,这事儿成了他用人上的一大失误。

第一次北伐打完后,诸葛亮带着军队回到了汉中。在点算人数时,他发现赵云和邓芝好久没露面,心里特别担心他俩是不是出了啥事儿。直到听说他俩都安然无恙地回来了,他才松了一口气,高兴起来。诸葛亮听说赵云一个人在后面挡敌,立马想奖赏他。但赵云说:“这次打仗,咱们全军都没啥功劳,每个将领都有责任。要是因为这个给我奖赏,那不就把赏罚搞混了吗?”诸葛亮听了,直夸赵云品德高尚。

谈到功劳,那也得说说犯的错误。在这场战斗中,马谡没听劝告,没让王平把军队带到山脚下扎营。结果呢,魏军一来,他们就被团团围住,成了孤军,难以支撑。而且啊,马谡在接到命令守街亭之前,就已经立下了军令状。

马谡跟诸葛亮相处了好多年,既是他的学生也是他的朋友。但诸葛亮身为丞相,军令必须严格执行。马谡这次犯了大错,如果不按军令处罚,军队的威信就没了,将士们也没心思再建功立业。所以,诸葛亮只好忍着泪,把马谡给斩了。

打仗输赢很正常,丢了城池的将领也不止马谡一个,可为啥大家偏偏对马谡这么不能原谅呢?

说马谡不可饶恕,不只是因为他丢了街亭,更重要的是,他让好多蜀国的将士在这场战斗中丢了命!除了马谡、张休和李盛这三人因街亭失守被斩首,还有很多人在战场上牺牲了。

这次战争中,好多身经百战的大将军都牺牲了,比如刘郃、白寿和丁立等八位大将,都是在和敌人的激战中阵亡的。尽管他们在历史和《三国演义》里留下的故事不多,但按诸葛亮挑人的眼光来看,这次北伐他选的将领肯定都是特别出类拔萃的人才。

第一次北伐时,这十一位大将的阵亡,不仅让蜀军大伤元气,也预示着北伐大军难以成功。诸葛亮一辈子都在为汉朝打天下、正名分,那他为啥对北伐这么死心塌地呢?

其实诸葛亮这次带兵北伐,就是想为蜀国以后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。要是北伐赢了,蜀国的地盘和实力都会变得更强。要知道,在那个三国鼎立的时代,蜀军比起魏国来要弱不少。历史还记载,那时候蜀国的人口连一百万都不到,魏国的人口却是蜀国的四倍那么多。

所以,要是以后魏国打算壮大,那蜀国肯定会被它吃掉。诸葛亮就是看透了这点,早早就开始招兵训练,壮大军队,以防将来魏国大军打过来。再说了,要是诸葛亮北伐赢了,那对汉室复兴来说可是个大进展,因为北伐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汉室重新兴盛起来。

诸葛亮北伐时,最先盯上的是关中地区。为了挡住魏军,他得先拿下汉中,然后从那儿往东打,直攻长安。汉中这么重要,是因为从周朝开始,它就是个都城的好地方。还有啊,汉高祖刘邦就是在汉中反败为胜,从项羽手里抢回了天下。

到了三国时候,要是诸葛亮北伐赢了,那蜀国就能和吴国一起,把魏国的发展给压住。毕竟比起魏国,吴蜀两国都算是弱的,而且都怕魏国势力变大,所以蜀国才有机会拉上吴国一起对抗魏国。那时候,三国打来打去的,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后,蜀国和魏国的仗刚停,魏国和吴国的战争又悄悄开始了。

经过第一次北伐后,司马懿明白了蜀国出兵的目的,还担心他们以后会和吴国联手攻打魏国。他觉得与其等着挨打,不如先动手。所以,他率先对吴国发起了战争。

在《三国演义》里,诸葛亮被写得特别聪明,用的计谋都很神奇,虽然有点夸大。但说到他出兵北伐,想重振汉室这事儿,书里的感情表达得更深。刘备去世后,诸葛亮本来有机会掌权,但他为了报答刘备的恩情,坚持扶持汉室,一直到病死都在为蜀国操心!

就像书里说的那样,蜀国靠对人好,吸引了好多有本事的人来帮忙。但也是因为太好心了,所以吃了亏。就算刘备有了卧龙和凤雏这两个超级聪明的军师,还是打不过魏国的大军,最后只能依附别人。蜀国因为对老百姓好而兴起,但又因为刘备自己太心软而衰败。北伐的失败,其实一开始就注定了,不是突然发生的。就算诸葛亮拼了命表忠心,也挡不住朝廷里那些说后主坏话的小人!